从“气势汹汹”到握手言和,发生了什么?

作者:乐昌管理员  信息来源:本站  发布时间:2025-02-21  浏览次数:8574 [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]

乐昌法院调解室里,在法院干警的见证下,两位当事人握手言和,笑容满面。谁能想到,两小时前,申请执行人“气势汹汹”到法院要债,被执行人却“人间蒸发”?

事情要从2023年的一场民间借贷纠纷说起。张某向刘某借款久拖不还,刘某起诉至乐昌法院,在调解员的调解下,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,法院经审核出具了民事裁定书。事后,张某并未按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刘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经过再次调解,刘某与张某达成执行和解,张某表示,愿意每月偿还1500元给刘某,直到还清欠款为止。

本以为纠纷会就此化解,却不料,刘某在2024年12月再次向法院寻求帮助,原来张某仅履行了两期还款,此后就一拖再拖,拒绝还款。随后,法院干警多次尝试电话联系张某,均未能成功。面对这种情况,法院干警迅速引导刘某向法院申请恢复该案的执行。法院根据刘某的申请依法立案恢复执行,并向张某送达恢复执行通知书、财产报告令、传票等文书,但张某并未按执行通知履行还款义务,也未到法院接受调查。

这天上午十点半,刘某“气势汹汹”地冲到法院询问案件进展情况,且情绪变得焦躁起来:“张某都回到家里了,法院怎么还不去找他?我要求立刻拘留他!” 

法院干警一边安抚刘某的情绪,一边协调人员,迅速派车赶赴张某家中。张某见到法院干警与刘某,不以为然地说:“我现在没钱,微信上只有130多元,怎么还?”

面对张某逃避执行的态度,法院干警向其出示了拘传票,并将其带回法院。路上,法院干警询问了张某目前的收入情况,以及未按和解协议履行还款义务的原因,并告知了其有财产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律后果。通过法院干警“刚柔并济”的释法说理,张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同意在法院调解室进行调解并积极筹款。

“我没想到拖一拖会造成这么严重的法律后果。我马上和家人朋友电话商量一下,尽快还款。”张某不好意思地说道。

上午12时许,在法院干警的督促下,张某筹集到12000元,并当场支付给刘某。至此,该案被圆满执结,这场“水火不容”的纠纷被顺利化解,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。

“能这样就可以了,谢谢你们。” 收到钱后,刘某不住地向法院干警道谢。两个小时不到,他脸上的焦躁化为了笑容。